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770112
 頎翗鵅(觀看自介)^_^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世輪迴終究是夢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精品竹木牙角匏器雕刻賞析
作者: 頎翗鵅(觀看自介)^_^ 日期: 2007.05.07  天氣:  心情:






高14.6cm,口徑15.5cm,底徑14cm

筆筒截取近根處竹肉肥厚的老干,雕作松樹形。陽刻的雲朵紋佈滿器身,藉以表現樹皮的肌理。一側有枝杈穿插虯結,松針茂盛,重重疊疊,如雲如蓋。另一側樹皮開裂剝落,露出癭瘤罅隙。小枝均傾倒欹側,如經風雨。

筆筒不同側面的不同構圖形成繁簡、動靜的對比,顯示出張弛有度的節奏感。一段普通的竹節經匠心構思與雕鑿表現出如此複雜而出人意表的變化來,的確是非高手而不能為的。



朱三松竹雕漁翁






高13.5cm

漁翁竹根制,老人面露微笑,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提小筐,足蹬草履,邊躬腰前行,邊舉起前臂用長袖擦抹腮下的雨水。 

此件作品刀工渾厚精湛,古拙樸實,漁翁被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老人雙腳筋骨顯露,腳趾緊抓地面,表現路之泥濘難行,而從老人向前觀望的姿態與盈面的笑容又傳達出老翁「一蓑風雨任平生」的達觀精神。此竹雕漁翁充分展現了朱稚征精細奇巧、氣韻生動的雕刻風格,堪稱明代竹雕製品中的佳作。

1962年由國家文物局撥交故宮博物院。



竹雕飛熊






高18.5cm,底徑11-9cm

飛熊竹根制,扭身轉首,雙目圓睜,鼻形似如意,耳垂張,肩有雙翅,背部長毛下披,雙爪平舉微上抬,似欲前撲,腹為蛇腹般寬條帶狀,脊柱突出,尾粗壯遒勁。

此件作品為立體圓雕技法製作,刻工渾厚圓潤,造型威嚴壯健,反映了我國民間對神勇力量的崇拜,為研究明代圓雕竹刻工藝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此件飛熊於1962年由國家文物局撥交故宮博物院。



竹刻松樹小壺






明,濮仲謙制,高12.3cm,逕8.4cm。清宮舊藏

壺呈天然樹樁狀。作者採用深浮雕技法,以一節老松樹幹作為壺身,一側有枝沿樹身盤附而上蟠屈成柄,斷梗作流。壺蓋巧雕成枝葉狀,曲折如鈕且又與壺身枝幹相連。壺柄下方隱刻楷書「仲謙」二字款。

此壺制於明代萬曆、天啟時期(1573—1627年),是濮仲謙的眾多精品之一。作者根據材料的自然形狀,精心設計,巧鏤細刻,樹身蒼古老屈曲,滿佈鱗皮,並配以枝葉,精緻古雅。乾隆皇帝曾多次為濮仲謙所制的竹刻御題詩句,讚揚他刻竹圓潤、不留鋒刃的藝術風格。



竹雕和合二仙






明,朱三松制,高5.2cm

竹根圓雕二僧,乘於蓮瓣舟上。一僧坐船頭,手捧蒲扇,一僧踞船尾,以帚為槳。二僧滿面笑容,憨態可掬。蓮舟外側刻「三松」二字款。依人物之裝束、神態,可推知二僧乃唐貞觀年間台州奇僧寒山、拾得二人。據《宋高僧傳》所載,二僧狀若顛狂。寒山常「布襦零落」,「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動輒「呼喚凌人」,「望空漫罵」;拾得曾以杖擊伽藍神像,有「呵佛罵祖」之風。傳說中還有很多關於二人神跡的軼聞。民間造型藝術中,寒山常手捧一盒,拾得持一荷,以諧「和」、「合」二字音,寓同心和睦之意。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賜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以示官府對民間信仰的認可。

這件竹雕作品,作者寥寥數刀似不甚經意,但二仙不同凡俗之處卻躍然於觀者眼前,確非高手所不能為也。



竹根雕松樹羅漢像






明代,高12.7cm,底徑16.1cm。清宮舊藏

此像以圓雕技法刻成,分底座與羅漢兩部分。作者將一大節竹筒從中間截去一部分,留下底節和部分中節,刻成一棵松樹和盤石座。座下奇石疊錯,座上獨松依石聳立,蒼古遒勁,有如傘蓋。樹下座上,作者把一塊竹根圓雕成一尊羅漢。羅漢龐目深眉,朵頤豐顙,雙耳垂肩,左手撐地,右手撫膝,手中持一串念珠,袒肩露腹,盤膝曲肱席地而坐。他的右膝上有一小獅,昂首張口,蓬髮翹尾,左足上舉,按在羅漢的前胸上。羅漢目光下垂,觀看小獅,神情慈祥。

這件圓雕松樹羅漢像雕刻的是十六羅漢中的第八尊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竹雕蟠螭水丞






清中期,高6.5cm,口徑3.3cm

水丞竹根制,罐式,凸唇,短頸,聳肩,鼓腹,小圈足。罐身浮雕雙歧尾蟠螭紋二,曲體回首,姿態相近,頭尾相連。其紋古拙,其形特殊,在水丞製品中較為少見。此器配有束腰四足木座。



竹雕白菜圓筆筒






清中期,高11.5cm,直徑5.8cm



筆筒圓體,較纖巧,三矮足。通體以去地浮雕法表現紋飾,故口邊及足沿略突出。筒壁雕傾側的白菜一棵,葉片翻捲,又以陰刻法刻畫蟲蛀之痕及葉筋等。物象雖簡,卻也神完氣足。



文竹八寶嵌竹絲四瓣盒






清中期,通高4.4cm,口徑9.2cm。清宮舊藏



盒作四葵瓣式,蓋與身子母口相合。通體包鑲文竹為飾,外立面貼飾細密的橫向竹絲,排列整齊均勻。竹絲的自然色澤與紋理因深淺變化而呈現出獨特的裝飾效果。蓋面在竹絲層上又粘貼文竹層,並以深色竹簧刻畫八寶紋,既賦予其吉祥的寓意,亦豐富了器物的整體美感,是點睛之筆。



文竹嵌玉炕幾式文具盒






清中期,通高28.5cm,長30.1cm,寬13.2cm。清宮舊藏



文具盒通體包鑲文竹。台座為長方幾式,正背面均嵌貼龜背蓮花錦地紋。四足,正面設小屜五,錯落為高低二層,下層中間隔有空洞,洞飾鏤雕花牙。每屜均裝銅鈕,鈕上配掛蝠形白玉片,以便於抽拉。

較高的座面上立一木座方瓶,瓶身亦包鑲文竹,並貼深色蕉葉紋、卍字不斷頭紋等為飾。瓶分4節,可拆分成3層小盒,各層均以子母口相合,瓶口部即為蓋。瓶口內斜插如意,肩部嵌白玉獸首啣環耳。方瓶旁為一木座橢圓盒,貼飾纏枝蓮紋,蓋頂鑲嵌青玉蟠螭飾件。

較低的座面上置一書函式二層盒。盒蓋面陰刻卍字紋地,上嵌玉書籤,飾青玉雕蟠螭及染牙絲穗玉珮。盒壁仿書口處粘貼竹絲以象徵書頁之相疊狀,頗生動。

此作工藝精益求精,造型多變而富裝飾意味,展現了文竹工藝獨特的美感。



文竹嵌石雙圈式三層盒






清中期,通高6cm,底長9.8cm,寬5.4cm。清宮舊藏



盒作雙連兩撞式,三層,均以子母口扣合,盒內外包鑲文竹為飾。外壁光素的竹簧層上又鑲貼陽文紋樣。立面以對撞中線為界,左右分別為雲蝠紋和纏枝蕃蓮紋。蓋面以陰刻雲紋為地,相交的兩道圈紋,一道光素,一道飾幾何紋,兩圈中心各以孔雀石和青金石雕琢雙夔龍紋,顏色鮮亮。蓋面與立面過渡處則飾一層蓮瓣紋。

此器器形玲瓏,裝飾清雅,特別是文竹所飾的地紋、陽文、陰刻三層顯花的手法與其它材質的鑲嵌工藝配合得恰到好處,充分顯示了清中期文竹工藝成熟時期的發展水平。



竹雕古佩紋臂擱






清中期,長24cm,寬6.7cm。清宮舊藏



臂擱長形,覆瓦式。器表以留青及淺浮雕技法刻劃紋飾。邊緣及三個轉角飾變體夔鳳紋。中間分上、中、下布排3組仿古佩玉紋,每組佩玉或兩件或三件,以絛帶纏繞。其紋飾刻劃通過青筠的全留、少留及不留分出位置與層次關係,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玉的質地與肌理。下部一組紋飾留青最薄,似隱若現,裝飾效果突出,為刻劃最出色者。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






清中期,長29.5cm,寬2cm



刀鞘長扁體,線條勻美。刀柄及刀鞘為文竹製,並於淺色地上鑲貼染色竹簧,構成變體纏枝蓮紋,色彩鮮明悅目,花紋之上又施以陰刻,勾勒花筋葉脈,製作精密。柄及鞘之兩端鑲嵌象牙裝飾。刀亦為象牙制,輕巧細薄。鞘上設鐵鋄金扣並連綴小環。此刀形制模仿匕首,以象牙與文竹為材質,是裁紙刀中罕見的作品。



山水人物筆筒






清中期,高11.1cm,口徑5.5cm。清宮舊藏



筆筒圓體,口沿微內斜,三矮足。以留青法表現一老者抱膝坐於湖石上,其面帶微笑,長髯及胸,神態悠閒,衣著曠放,羽扇置於身側。老者所注視的石上所置之三足獸耳爐及鼎鑊中水汽蒸騰而上,凝為雲霧,引得花鹿昂首仰視。老者身後立一湖石,貫通畫面上下。

此作留青技法極熟練,通過青筠的厚薄不同與反出之深色竹肌形成複雜的層次關係,摹寫物象的透視疊壓靈活裕如,例如人物面部結構、衣褶的處理及扳膝斜坐的姿勢,鹿頸屈曲的動態,都表現得十分準確自然。特別是根據材質本身的洞罅設計的湖石,變瑕疵為妙處,使平面紋飾有了凸凹之變化,粗糙的肌理也與留青的細膩構成對比,類似玉器工藝中「巧做」的意匠。此器紋飾集中,以立石為界,構圖戛然而止,富於畫意,是同類製品中特點較突出的一件。



棕竹葵花式盒






清中期,通高4.3cm,口徑10.4cm。清宮舊藏



盒作八瓣葵花式,輪廓線多弧曲,蓋、身子母口相合,凸唇,底有隨形帶狀足。內壁滿髹黑漆。外壁則利用棕竹獨特的棕黃相間、交錯不一的自然色澤與肌理構成裝飾,令人眼花繚亂。蓋面正中粘貼一花朵,花芯內卷,花瓣外旋,色線隨花瓣而轉換方向,匯聚成渦,似不斷流動。此器於簡單的設計中追求繁複的視覺效果,並充分發揮出材質本身的美感。



文竹書卷式盒






清中期,通高10.5cm,底長16cm,寬13.5cm。清宮舊藏



盒之造型為長方體台座上設置三卷畫軸式盒、一書函式盒以及一長方形葵式盒。三卷畫軸式盒壘成「品」字形,書函式盒與葵式盒均在畫軸式盒的另一側。每一盒之蓋與身均成子母口扣合。
標籤:
瀏覽次數:217    人氣指數:4597    累積鼓勵:21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世輪迴終究是夢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