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文很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香港重蹈烏克蘭垮台前的錯誤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幸福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9.10.13  天氣:  心情:
其實幸福就是樂觀進取, 知足常樂而已.
沒有一個人沒聽過,但是絕大多數人卻認為是老生常談
小學老師講了幾百遍,不但沒有人聽,有人還在背後說閒話.
別人過得好不好與我們無關,自己好好過日子才不會怨天尤人.  

別人都過得比較好?其實是這個原因讓你離幸福越來越遠
2019-10-10 09:11聯合新聞網 讀.書.人

現代人汲汲營營追求財富、地位、名聲,其實最終目的是為了過上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但往往以命相搏,「拚命」追求得來的結果卻是身心俱疲、百病纏身……

《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滿足》本書深入探討「滿足」這個議題,本書作家德國克莉絲蒂娜・伯恩特用了許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來告訴我們一味追求幸福快樂的惡果,推翻「大家都希望追求幸福」的既定想法,讓人對於「幸福」和「滿足」有全新的體認,並要勸我們轉而要讓自己感到「滿足」。

文/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對幸福的慾望會讓人上癮、生病、變得貪得無厭,只能感受到須臾的歡樂。我們或可因此歸結幸福研究的結果,認為幸福只是偶然,於是轉而追求滿足。

不過與幸福有關的研究告訴我們的不只是幸福議題當中那令人不快的認知,對於想從滿足當中學習的人來說,幸福研究也能增長其知識。

事實上,幸福研究與「滿足」有極大的關連,科學家之所以這麼喜歡用「幸福」這個詞,是因為對大眾而言,「幸福」聽起來感覺特別美好。全世界的幸福研究團隊和幸福實驗室研究的往往不是幸福(happiness),而是「生活滿意感」(life satisfaction)或是「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這種主觀幸福感主要包含的幸福,是由歡樂和興奮時刻所堆砌而成,同時它也會蒙受負面情緒的傷害,如此看來,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人生(包括工作、愛情、家庭等不同領域)感到滿意,並且他所有的情緒與感受是正面多於負面,也就是說比起罪惡感、憤怒或慚愧,他更常感覺到喜悅、愛慕與熱忱時,此人的主觀幸福感會特別強烈。

此外,人們也會在自覺高人一等時感到滿足。我們總是不斷在比較,希望自己擁有的比別人更多,更有聲望、更成功,也更有錢。幸福就等同一場競賽,在人生奧運會上勝出的人就是幸福的,無論他是天生命好還是因著個人的努力。美國記者兼諷刺作家安布羅斯.比爾斯(Ambrose Bierce)就曾將幸福定義為:「看到別人的不幸便湧上心頭的愉悅感。」
我們感受不到幸福,是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放下「比較」,就會比較幸福。在這種認知之下,我們可以藉由轉念,讓自己受益,例如自覺並主動加入較低階的比賽組別。競賽會讓贏家欣喜,金牌得主更感興奮,倍覺榮耀。不過根據研究顯示,銀牌得主絕非第二群最開心之人,事實上,他們比只獲得銅牌的人更不開心。銅牌得主會對於自己居然還有機會能站上領獎台而感到驚喜,與其他未獲獎的運動員相比,他們已經很心滿意足了;相較之下,銀牌得主卻無法不為那失之交臂的金牌而懊惱不已。

這代表著,我們要讓自己對人生的看法轉個彎:不要在甲組聯賽裡耗損自己的實力,因為在那裡我們永遠只能墊底;當我們改到乙組聯賽而能獲得較好的名次時,感受會更棒。

此原則也可運用在其他生活各個層面。例如選擇居住環境時,如果一輩子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要住在慕尼黑格林瓦爾德區,即使傾家蕩產也再所不惜,最終你會發現,其實住在普通的住宅區才更有家的感覺。因為真正的富豪只需要花九牛一毛去支付他們的高級別墅,但對於打腫臉充胖子的人來說,這種不斷羨慕和效法有錢人的行徑,是不自量力的「負債式享受」方式,無疑猶如在心中插了一根慾惑難填、無法拔除的針刺。

書名:《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滿足》
作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8月16日
標籤:
瀏覽次數:131    人氣指數:531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文很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香港重蹈烏克蘭垮台前的錯誤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