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靈法語
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
井越深,水越多;
布施得越多,財富則越大。
摘自:《東西南北》
作者: lenjun楊
篇名: 禪修的四大障礙
禪修的四大障礙
當你用功修行,並開始在禪修上得到一些受用時,有四種障礙必
須要超越 :(1)光音無限;(2)澄澄湛湛;(3)一片悟境;
(4)虛空粉碎。
第一、二層次 執著依在
在第一個層次,你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定境。有一種光,是那麼
明亮,好像沒有邊際似的,讓人感到非常清明和輕鬆;還有一種
聲音,就像音樂般入耳,但又不是我們一般聽到的,是那麼的柔
和、舒暢,很難用筆墨去形容它。事實上,此時你仍然是在時間
和空間當中,因為光占有空間,而音樂則是隨著時間不斷流瀉,
只因為你感覺那些光和聲音是無限的,所以就自認為已經解脫
了。
在極度澄靜的第二個層次裡,雖然你還是在時間與空間中,但感
覺上時空好像消失了,所以一整天或一整晚的時間,可能在頃刻
間就過去了。有許多達到這個層次的人,以為自己進入了甚深的
禪定,或者是已經開悟了。當在這兩個層次時,雖然會有開悟的
感覺,但並不是真的開悟。
在第一個層次時,如果一直在禪坐中,是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
只要一起坐,進入了現實生活,就會被環境或種種誘惑所動。也
就是說,你還是有執著的。而當你超越第二層障礙時,即使出了
定境,你的心仍然可以維持在非常清明安定的狀態,也不容易起
煩惱。不過這頂多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維持
兩個星期,不過定力終究都會慢慢退失。同時這也並不表示,只
要每次在坐前告訴自己:「現在我要回到定境!」就能如你所
願。
總之,前面這兩個層次,都還是有執著的。在第一個層次,執著
的是所體驗到的無限光音,還有置身其中的喜悅。在第二個層
次,則是對那份澄淨,還有內在深深的喜悅產生執著。由於你對
打坐已經有了執著,又想要再次得到相同的體驗,那將會非常困
難了。這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丟下這一切,忘掉它,然後坐下
來,重新開始,不再執著過去的經驗。
上次禪七期間,我解說了禪修時會歷經的空的層次,以及要如何
才能逐步地進入更深的層次。同樣的道理,要從一個有所執著的
心境直接進入深定,那是不可能的事。必須先從淺的開始,然後
進入比較深的層次,再漸漸地深入下去。一旦進入比較深的禪
定,你的心就會愈來愈純淨,等到了某一個階段,所有的執著就
自然脫落了。
第三層次 需要老師指導
到了這個階段,如果沒有老師指導,你的麻煩可大了。原因有兩
個,第一,你會不時地想要再進入那個境界,當然這並非不可
能,但這種欲望相當麻煩。第二,你以為自己體驗的,是人所能
及的最高境界了,如果這時沒有師父的引導,便會認為自己已經
達到了最高層次。
問題是,雖然你是這麼認為,但還是不敢確信,因為在日常生活
中,煩惱和執著還是會處處生起,這時候就會懷疑:「我真的達
到了最高層次嗎?我到底有沒有開悟?」在心中反覆思考以後,
你可能會做出這樣的結論:「沒錯!我應該已經達到最高境界
了,過去的大德們,包括佛陀,可能也不曾超越過這樣的境
界!」由於你對自己還有所懷疑,為了肯定自己的成就,就把過
去的大德們拉到和你相同的層次,也因此生起了驕慢心。
如果要描述前兩個層次的體驗,尤其是第一個,那還有可能,但
當你進入了第三個層次,就沒有辦法描述了。
一個開悟的人,他是如實地來看這個世界或宇宙,但那是無法用
語言或任何其他方式表達的境界。他所見的和一般人完全不同;
同樣的一片葉子,他看見的可能是三千大千世界。這並不是什麼
神通,因為此時已經沒有什麼東西是他看不見或不知道的,這並
不是一般所謂的知識。如果要他描述,他也說不出所以然來。然
而對這種經驗,他沒有任何喜愛或厭惡的感受,只是一種清楚覺
醒的狀態。當一個凡夫到達了這個階段,會覺得自己已經所作皆
辦,已經從生死苦海中解脫,和佛陀沒有什麼兩樣。這已經很好
了,不是嗎?但還不夠好,如果你停留在這個階段,表示你心裡
還有些什麼。是什麼呢?就是「開悟」這件事,覺得「我已經大
徹大悟了」。
第四層次 繼續精進
因此,還必須進入第四個層次。到了最後這個層次,連空的境界
也要粉碎掉。在空的境界裡,你感覺到一切事物都存在,但彼此
卻是無阻礙的,這就是「空」。虛空粉碎就是把這個空的境界—
—悟境打破,不再有「我已經徹悟」的感覺。我告訴你們,只有
到了那個時候,才能安心入眠,因為此時你才真正從所有的煩惱
中解脫出來。
根據小乘佛法修行的進程,此是證了阿羅漢果,但證得了阿羅漢
果後,還要繼續長養它。為什麼?因為將來還是有退轉的可能,
因此必須不斷努力修行。有的人可能會想:「我們怎麼可能做得
到?聽起來是那麼遙遠。」如果我欺騙你,說你證得了第一層次
就已經是徹底解脫的話,那對你是一種傷害。如果你離證悟還很
遠,就應該精進修行。
這四種障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經歷的過程
自然也不相同。例如,有些人可能不需要經過前面三個層次,就
能夠直接進入第四個層次了。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27期》